中国政协网www.cppcc.gov.cn
首页>委员建言
“物流是实体经济的‘筋络’,连接生产和消费、内贸和外贸,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,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,提高经济运行效率。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要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,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”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,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当前,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一是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保持下降,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,2024年,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.1%,是统计以来最低水平。二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。数据显示,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,国家物流枢纽增至151个。一批重大交通装备研制成功,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。三是物流与产业融合形成新局面。批发物流向供应链服务拓展,零售物流向精细化转型,进出口物流保持韧性增长,网络零售额和快递业务量连续10余年稳居全球第一,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健康成长。四是物流数智化成降本增效新引擎。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物流业态,不断刷新效率极限。网络货运蓬勃发展,交易成本下降达6%。无人机配送掀起“空中革命”,无人车场景拓展到公共道路。
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,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我国物流领域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。一是制造业供应链效率不高。制造业是降本的重中之重,但过多物流活动停留在内部,社会化程度偏低,单位制造业产值创造的经济价值远低于发达国家。不少领域仍存在“单打独斗”的现象,既无集成交易平台,也缺乏全网服务商,存在巨大隐性成本。二是国际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脆弱。国际形势日趋复杂,国际物流供应链成本居高难下。我国在海外的物流设施布局分散,在全球核心枢纽、关键节点投入不足,国际物流自主可控水平不高,制约了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。三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仍任重道远。我国公路货运、仓储等领域散小弱,集中度低,存在较高强度的同质化、低价竞争。快递市场虽集中度高,但骨干企业经营实力、网络能力、服务品类都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很大差距。四是多式联运体系仍有不畅。一些重要港区和物流园区尚未接入铁路专用线,机场与寄递业务在设施连通、流程优化等方面融合不够。不同运输方式设备载具、票据单证、特货界定、安全管理等规定不一致,且信息实时共享不畅。五是铁路货运潜力亟待释放。高铁和快递这两张亮丽“中国名片”尚未实现“强强联合”。高铁早期规划场站缺乏物流配套设施,运营时刻与快递匹配性不强。六是物流统计存在数据难收集、专业统计力量不足、国际可比性不高等问题,统计在支撑宏观决策和指导企业经营活动方面的作用亟须加强。
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,更好服务宏观经济稳健增长的预期目标,要瞄准堵点卡点难点,进一步在跨部门、跨行业和跨领域上多发力,在监督推动既有政策落实上多发力,在优化完善上多发力。
强化顶层设计,增进部际协同。加强相关领域顶层立法,明确各方主体责任、联动任务和监管机制;完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,细化工作规则和目标任务,统筹降本工作;完善物流统计体系,优化物流统计核算方法、数据来源和取值范围;完善发挥物流指标作为经济运行“晴雨表”作用;加强物流统计分析检查,强化与相关部门统计工作的协调联动;加强专业统计力量建设和必要的财政专项预算安排。
推动规则衔接,加强信息共享。制定修订并形成适应多式联运的品类划分、装载交接、安全管理等的通用规则。推动相关部门、企业向社会开放物流相关的公共数据,超前谋划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“接力跑”,以点带面有序铺开。
推广标准托盘,提升作业效率。强化托盘国标执行力度,各有关部门要推动出台试点示范、专项行动等针对性政策。鼓励生产制造企业使用标准包装箱,从源头发展单元化物流。
打通堵点卡点,推进多式联运。推进铁路专用线进码头、进园区、进厂矿,降低铁路专用线建设和使用收费。持续完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。统筹机场建设与物流规划,优化货运功能布局和业务无缝衔接。
发展高铁快递,加强铁路货运。鼓励铁路运输企业与快递企业加强合作,建设覆盖主要城市群、都市圈的高铁“区域闪送”网络。针对高时效需求,打造高铁快递跨城、跨区域“当日达”“极速递”产品。针对业务量大且稳定线路,打造“次日达”夜间专列。
加强企业培育,壮大经营主体。支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整合资源、协同“出海”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。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规划布局协同,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开展长期战略合作,鼓励“链主”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,科学引导低效过剩物流产能退出。鼓励公共信息平台拓展功能,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,促进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,因地制宜推广自动配送车、自动驾驶智慧编队等新型装备和模式。
(作者系bet356手机版,bet356体育app委员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王先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