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政协网www.cppcc.gov.cn
首页>地方政协
“体育的力量,远不止于赛场上的输赢,它塑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、遵守规则的意识——这些,正是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素养。”日前,浙江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会,围绕“深化体教融合,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”协商议政,部分政协委员、专家学者、界别群众代表等发言,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,助力体教融合走深走实。
体教融合,不仅是强体,更是育智、育心、育人。浙江省委、省政府始终坚持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,持续推进体教融合。今年,浙江省政协把组织好“深化体教融合,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”民生协商会作为重要履职任务,开展深入调研并召开民生协商会,为调研中发现的“合而不深、融而不畅”等问题把脉问诊找良方。
“我虽然没有运动天赋,却深受运动之益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协商会上分享了自己从体育中的获益。在他看来,少年强则国强,培养身心健康的青少年,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要从根本上改变,最关键的是培养兴趣,校内体育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更丰富多彩,在形式上可以更灵活多样,让学生能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。最核心的是多方协同,而最有效的是领导带头,在任何一所学校,只要校长、班主任重视体育,带头运动健身,就会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。
近年来,台州在畅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上持续发力,台州市政协也持续助力体教融合发展。市政协主席叶海燕从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角度提出:推进体育项目“特色化”布局;共建“新型体校”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
开展纪念“一二·九”爱国运动沿江跑活动,已成为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师生每年的共同约定。在杭州第二中学党委书记蔡小雄看来,体教融合不是教育的“选修课”,而是创新人才成长的“必修课”。“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热点,体育活动正是项目化学习的最佳载体,一个体育活动项目就可引发问题驱动下跨学科、项目化的深度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。”蔡小雄建议要以体载教,赋能课程改革,选择基础教育领航学校作为试点,率先探索体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机制。
这段时间,和天气一样火热的,是“浙BA”,作为浙江规模最大、档次最高的群众篮球赛事,它不仅掀起全民体育热潮,更点燃了青少年的运动激情与青春梦想。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发现,没有孩子不喜欢体育,却有孩子不喜欢体育课。为此,他呼吁,要把健康写在青少年成长的首页,点燃孩子心中热爱运动的火焰。
围绕构建以体育人新格局、创新社会力量赋能体教融合新模式等不同视角,委员们还建议,要聚焦重点关键,精准施策、系统发力,在健全体制机制、深化教学改革、优化赛事体系上做好结合文章,进一步激发体教融合活力,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。(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陈演)